鞭炮的起源:
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。自古以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:很久以前,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“年”的猛兽,为了吓退这种猛兽,人们于是在家门口燃烧竹节,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,竹腔爆裂,从而发出巨响, 借此驱赶年兽。随着火药的发明,火药爆竹取代了过去的竹节爆竹。
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,称谓从“爆竹”、“爆竿”、“炮仗”一直到“鞭炮”,在鞭炮烟花之乡的湖南长沙浏阳,人们仍然将体积大、火药多和爆炸力强的单个鞭炮称为“爆竹”。
烟花的起源:
烟花现在又称为礼花、烟火或焰火,在日本称之为花火。烟花在中国发明也较早,主要用于军事上、盛大的典礼或表演中。
《后武林旧事》记有宋孝宗观海潮放烟火的情景说:“淳熙十年( 公元1183年)八月十八日,上诣德寿宫,共请两殿往浙江观潮…… 管军命于江面分布五阵,乘骑弄旗,标枪舞刀,如履平地。点放五色烟炮满江、及烟收、炮息,则诸船尽藏,不见一只。”宋理宗(公元1225年至1264年)时,周密在《齐东野语》中也记载了当时皇宫观看烟花的故事。到元、明年间,许多诗人、文学家都有有关鞭爆烟花这方面的记述。自清代以来鞭爆烟花使用普遍了。